2025 年世界女排联赛香港站,16 岁的杨舒茗以替补身份登场 24 扣 12 中轰下 13 分,帮助中国女排 3-2 逆转保加利亚女排。这个身高 1.93 米的上海姑娘,凭借 3.12 米的扣球高度和 3.06 米的拦网高度,正在改写中国女排接应位置的历史。从 U17 世锦赛 MVP 到成年队国际赛场的惊艳首秀,她被球迷称为 “下一个朱婷”,更被意大利媒体惊呼为 “东方排球的未来答案”。

一、天赋异禀:排球世家的基因觉醒
杨舒茗的排球之路从出生便已注定。母亲沈弘是 1997 年中国女排国家队成员,曾随队征战亚特兰大奥运会,父亲杨毅则是上海男排青年队教练。这种 “双排球世家” 的成长环境,让她 3 岁就能精准接住父母抛出的排球,6 岁时已能完成标准的下手发球动作。11 岁时,她在上海市青少年锦标赛中独揽 37 分,被时任国青队主帅赵勇一眼相中:“她的身体协调性和球商,是我执教 20 年来仅见的璞玉。”
2024 年 U17 世锦赛决赛对阵日本队,杨舒茗轰下 24 分率队 3-0 横扫对手,以七战全胜仅失一局的战绩夺冠。她的进攻成功率高达 70%,拦网直接得分 6 次,甚至让日本媒体感叹:“这是继朱婷之后,亚洲排球再次出现的降维打击”。更令人惊叹的是,她的扣球力量达到 98 公里 / 小时,比同龄时期的朱婷高出 12 公里 / 小时,被国际排联技术分析师称为 “重型火炮”。
二、技术革新:重新定义接应位置
不同于传统接应的单一进攻角色,杨舒茗展现出全能型打法。在 2025 年世联赛对阵法国队的比赛中,她不仅承担 2 号位强攻重任,还能完成后攻、调整攻等多样化进攻手段,单场贡献 3 次后排进攻得分。她的一传到位率达到 62%,防守起球率 58%,这些数据在接应位置上堪称顶级。
bevictor伟德APP“她让我想起了巅峰时期的埃格努,但技术更全面。” 中国女排助教赖亚文在训练课后评价道,“当她在 2 号位扣球时,对手的拦网手需要同时关注直线和斜线,这种进攻威慑力是世界级的。” 更值得关注的是,杨舒茗的战术意识远超年龄 —— 她能在 0.3 秒内完成对手拦网阵型的判断,并及时调整扣球线路,这种 “球商” 让她在与成年队的对抗中丝毫不落下风。
三、传承与超越:朱婷接班人的成长密码
对比朱婷 16 岁时的发展轨迹,杨舒茗展现出惊人的相似性。2013 年朱婷首次参加世青赛时,扣球高度 3.27 米,进攻成功率 52.98%;而杨舒茗在 2024 年 U17 世锦赛的数据为扣球高度 3.12 米,进攻成功率 70%。尽管绝对高度稍逊,但杨舒茗的进攻效率和战术多样性已显露出后来居上的潜力。
“朱婷是我的偶像,但我想成为不一样的自己。” 在接受《排球天地》采访时,杨舒茗透露,“她的超手进攻无人能敌,而我希望通过速度和变化撕开对手防线。” 这种自我定位让她在训练中特别注重脚步移动和手腕变化,每天额外加练 1 小时的小球处理和战术跑位。国家队体能教练为她制定了定制化训练计划:每周 3 次核心力量强化,配合游泳和瑜伽提升柔韧性,目标是将体脂率从 18% 降至 15%,进一步提升弹跳高度。
四、未来可期:中国女排的洛杉矶拼图
对于中国女排而言,杨舒茗的崛起恰逢其时。随着朱婷、张常宁等老将淡出,接应位置的薄弱已成为球队短板。龚翔宇虽经验丰富,但进攻火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。杨舒茗的出现,让主帅赵勇看到了 2028 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希望。“她现在需要的是比赛经验的积累。” 赵勇在训练基地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我们计划让她参加 2025 年的世界杯,逐步适应成年队的比赛强度。”
国际排坛对她的关注同样火热。意大利女排主帅马赞蒂在观看世联赛录像后评价:“她的扣球速度和力量已经达到欧洲顶级接应的水平,如果一传和防守能再提升 10%,将是中国女排最可怕的武器。” 更令人振奋的是,杨舒茗的骨骼生长线尚未闭合,专家预测她未来身高可能突破 1.95 米,这将进一步强化她在网前的统治力。
从 U17 赛场的 MVP 到世联赛的关键先生,杨舒茗用实力证明:中国女排的青春风暴正在改写世界排坛的格局。当她在香港站赛后与 18 岁的女篮 “女姚明” 张子宇交换球衣时,这一幕不仅是中国体育新生代的传承,更是东方力量在国际赛场的宣言 —— 属于 00 后的排球时代,已经到来。